寒冬已至,是母嬰行業(yè)都在直面的現實——
在過去20多年,中國經濟、人均收入快速增長,新生人口數量穩(wěn)定,消費力旺盛,但現在,經濟增長變緩,新生人口下滑,進入韌性消費時期。
同樣地,整個母嬰行業(yè)也從過去的快速發(fā)展壯大,到今天進入到洗牌期、進入快速迭代期。
基于這樣的背景,12月6日,2023CBME冬季研討會將主題定為“穿越寒冬,迎接下一個春天”。
如何穿越?在冬研會現場,Informa Markets中國(杭州)總經理顧曉媛重磅發(fā)布了《2023中國孕嬰童零售調研報告》,希望這份詳盡的數據洞察,能給各位母嬰行業(yè)從業(yè)者些許啟發(fā)。
*定量研究- 線上各相關渠道問卷投放
投放時間:2023年11月
樣本數量:2350份
01
目前門店數量17-18萬家,81%的門店運營健康
中國還有多少家母嬰門店?這是過去一段時間每個從業(yè)者都在關心討論的話題。
根據調研,2019年差不多有25萬家門店,2020-2023年這4年間,閉店的比例在40%左右,但同樣地,新開店的比例則在10%左右。有增有減的動態(tài)變化下,目前國內有17-18萬家左右的母嬰門店。
基于17-18萬家母嬰門店的畫像分析來看,75.1%零售商開了1-5家門店;77.8%門店面積在250平米以內;51.3%精品母嬰店在100平以內;90后的從業(yè)者占據近一半。
業(yè)績方面,2023年較2022年,57%的門店銷售額有所增長或持平。細分來看,2023年精品母嬰店的銷售額較2021年整體下滑比重加大,一二線城市的銷售表現好于整體平均。
毛利方面,49%的零售門店毛利增長或持平。細分來看,一二線城市門店的毛利率優(yōu)于下沉城市。此外,對零售門店來說,通常達到20%的毛利才能不虧損,而在我們調查了解來看,81%的零售商保持在運營健康狀態(tài),毛利率能做到30%以上的零售門店比例達到了21%。
而在我們調研的零售門店中,19%的門店呈現整體虧損狀態(tài)。被調研的盈利門店中,它們的平均毛利率為27%,凈利為6%。
我們也了解了兩個日本零售連鎖企業(yè)過去十年間運營的情況,能看到日本西松屋的整體毛利率在過去十年間維持在34%-37%;日本阿卡佳的整體毛利率在過去十年間則維持在27%-31%。
以此可以參考,國內母嬰門店的毛利率其實還有提升空間。
坪效方面,目前來說46%門店的坪效在50以內,對比其他零售業(yè)態(tài)還有進步的空間。另外門店之間的坪效差距懸殊,8.9%的門店的坪效可以做到100以上,也有15.3%的門店,坪效在30以下。
02
近半的門店出現客流下滑,線下活動、即時零售、多平臺社群營銷成為門店拓新客有效方式
消費者層面,近半的門店出現客流下滑,下滑比例在20%以內的居多,但仍有16%的門店可以做到客流上升。
門店認為消費者不進店主要原因是:線上便利性,新客拓展不夠和老客粘性不足。(*關于消費者為什么不進店,CBME做了一份基于5000位消費者樣本的調研報告,敬請期待)
調研中我們發(fā)現,線上的價格戰(zhàn)確實削弱了線下門店的競爭力。77.4%的門店價格有競爭力的商品低于30%。很多零售商開始摸索線上運營,平均來看零售商7.5%的銷售來自于線上,線上做得好的零售商,其線上業(yè)務的比例已超過30%。
所以,零售商完全可以利用現在的互聯網平臺,通過全域營銷來服務消費者。
談及消費者,對于門店來說無外乎兩個路徑:拓新客,以及維護老客。
在拓新客方面能看到,零售門店新客比例普遍在10%-30%。而在門店實際運營來看,有效拓展新客的方式,分別是線下活動、即時零售、多平臺社群營銷。
當然,就不同城市的情況來看,這些獲客方式有細微的差別。線下精準地推,仍然是下沉市場非常重要的獲客方式。
另外在調研中我們發(fā)現,用戶粘性仍值得門店深挖。零售門店活躍用戶占比大多在10%-30%,可以看出活躍用戶占比不高。活躍用戶銷售貢獻占比過半的為49%,離2:8原則仍有差距。
其中,下沉市場中,活躍用戶銷售貢獻占比過半的為62%,高于全國整體水平。這其實也說明了在下沉城市的很多單體店,老板個人IP的力量,會有粘性相對較高的消費者群體。
所以把復購率這些數據往上提一提,對門店的生意增長有很大的幫助。
03
營養(yǎng)品是最熱門品類,全家化、中大童背后指向新增量
品類維度,基于母嬰店,以及淘寶天貓、京東、抖音三大線上平臺的數據洞察發(fā)現,線上平臺占比最高的品類是童裝童鞋,而線下則是奶粉。
此外,結合毛利率來看,奶粉作為門店占比最高品類,目前毛利率低于基準線。
整體來看,營養(yǎng)品仍是最熱門品類,也是門店希望重點提升銷售的品類。童裝和洗護也是門店希望重點拓展的品類。
另外,中大童和全家化背后蘊含著新增量。64%的調研門店表示2024年希望重點拓展全家營養(yǎng)品。
03
橫向對比日本:西松屋逆勢擴張的四個可借鑒策略
目前最大的日本的連鎖西松屋,我們來看下它的發(fā)展軌跡。
一個發(fā)現是,西松屋的快速發(fā)展并不是在日本經濟繁榮、嬰兒潮降臨時發(fā)展起來的。每年15%的開店率,從50家門店,到553家門店的實現,其實發(fā)生在1997-2007年這十年間,其中在2006年,西松屋超過阿卡佳,成為了日本的最大母嬰連鎖企業(yè)。
而這十年,恰恰是日本出生率下降、經濟下行的階段。
這個階段西松屋為什么能夠逆勢快速擴張呢?答案基本可以分為四個維度。
首先是價格定位,西松屋選擇了超級性價比,并且在這個方面下了很大功夫。
我們了解到,西松屋50%的供應鏈來自中國,在它的官網上也能看到兩件嬰兒服的價格是48元。生產來自于中國,在日本賣得卻比中國更便宜,這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。
第二是它的年齡定位,它也是從0~6歲,往上到12歲,在快速延伸服裝的碼段。
第三是它的產品結構,盡管跟國內的分法不太一樣,但是也能看到童裝的比例做到了37%,用品和配飾的比例則在52%。
第四則在于它的運營模式,西松屋的成本控制做得非常好:采用超級店長的模式,店長擁有很大的決策權,這樣可以減少溝通決策所消耗的成本;其次擁有大量的兼職員工,以降低整體運營的成本;再次它的門店做成了高度可復制化,不需要很強的運營團隊去籌劃新開門店的運營工作。
整體而言就是西松屋花費了非常多的精力去合理規(guī)劃成本,進而實現盈利。
除了西松屋之外,還有很多品牌,比如優(yōu)衣庫、大創(chuàng)百貨,都是在日本經濟低迷的時期快速發(fā)展起來的企業(yè)。
總結起來他們其實有三個特征——質量可靠、高性價比;滿足實用、健康、環(huán)保;給予消費者精神上的滿足。
這也就要求企業(yè)能夠敏銳洞察消費需求,具有超強供應鏈整合能力,以及具備突出的綜合管理運營。
最后總結,越是經濟下行、生育率低迷的非紅利時代,每個母嬰零售門店越需要明確自己的定位。在產品上,調整好自己的品類結構、毛利結構;在用戶上,做好拉新,提高現有用戶的粘性和實際復購率;在效率上,做好極致的運營,做好運營成本管控,并且通過全域零售做大零售盤子。
只有這樣,才可能具備穿越寒冬的力量。
在線咨詢